2023-06-28
為了趕上機器人巨頭,機構和企業應著眼于市場應用需求,對共性技術和跨學科的革命性技術開展有針對性和差異化的研究。此外,要提高國產機器人的自主創新水平,除了要有合格人才和資金的支持外,還要積極推進體制機制的改革,為國產機器人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機器人產業創新應該主要體現在國家層面的資源整合和模式創新兩個方面。在產學研的體制環境中,本應以“產”為基礎,現在卻以“學”為重點。很多科研院所搞技術研究不是為了能夠轉化應用,而是為了能夠授獎,所以很多創新資金都浪費了。科研院所(所)在申報科研項目時,表面上仍以企業為主,但實際上背后起主導作用的是科研院所(所)和高校。科研經費一下來,就成了參與科研項目的人的囊中之物,并沒有真正起到科研創新的作用。
中國機器人企業要放眼全球,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根據自身發展特點進行合理規劃和投資,明確未來研發方向,形成自己的獨特優勢,構建更加完善的產業鏈,讓中國機器人產業走得更遠、更穩。
由于許多地區缺乏有效的頂層設計和區域協調機制,許多創新資源重復分散,難以充分利用。在中國的機器人發明專利申請人中,排名前十的都是國內高校,國外的都是相關企業。我國機器人研究的主體主要是高校或研究所(所),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機器人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應用,阻礙了機器人技術的創新。
因此,國家在積極鼓勵機器人企業開展創新活動時,可以多做減法,少做加法,通過稅收減免來支持機器人企業的發展,既可以讓企業將更多的資金留給自己進行創新,也可以有效規避項目資金的尋租風險。同時,企業也應從大產業的角度出發,通過打造R&D創新平臺和測試檢驗平臺,為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