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
當前充電技術仍以有線與基站為主,未來將通過無線傳輸、環境能量復用和新型儲能實現“無感續航”。技術突破需解決能源密度、安全標準和規模化部署問題,最終推動無人機在物流、救援、監測等領域的全天候應用。
2025/03
機器人形態設計遵循“形態決定功能”原則:輪式追求效率,足式強調適應力,人形探索通用性,而軟體與模塊化機器人正突破傳統機械限制。未來,隨著材料學與AI融合,機器人形態將進一步向仿生、自適應和微型化演進。
2025/03
具身智能機器人(Embodied AI Robot)是近年來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其核心理念是讓智能體通過“具身”(即擁有物理實體)的方式與環境互動,從而實現更接近人類的學習、感知和決策能力。
2025/03
魯渝能源公司推出的AGV智能充電樁,是為工業4.0量身定制的智能化充電設備,通過高精度定位系統和自動伸縮裝置,實現了無人值守的充電方式,大大提高了AGV的運行效率。其核心優勢在于無人值守,能夠滿足多樣化需求,幫助企業節省大量時間和成本。
2025/03
AGV作為智能制造和物流領域的核心設備,其持續運行能力直接影響生產效率。傳統AGV多采用接觸式充電或人工更換電池的方式,存在停機時間長、設備磨損等問題。而無線充電技術的引入,為AGV的能源管理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
2025/03
在長江三峽電站的百米廊道內,12臺吊軌式巡檢機器人正通過接觸網系統實現動態充電。這種由中國電科院研發的600V直流供電方案,支持機器人以2m/s速度持續作業,將設備巡檢頻率從每周1次提升至每天3次。
2025/03
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最新建設的4680電池產線正以每微秒1米的速率沉積電極材料。這種制造精度突破將推動2025年充電技術發生根本性變革,電動汽車10分鐘補能80%的愿景正在照進現實。